生物學

獨特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龍貓原產於南美洲的半乾旱山區,尤其是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等國。1,2在美國飼養的大多數龍貓是 1920 年代進口到加利福尼亞的一小群動物的後代。1由於過度捕獵其美麗的外套,龍貓被認為在野外幾乎滅絕。野生型龍貓有一層銀灰色的皮毛,帶有黑色滴答聲。今天,由於毛皮、表演和寵物龍貓貿易,已經開發出許多不同的毛色變化。由於在美國發現的圈養龍貓起源於極少數動物,因此在許多常見的疾病過程中懷疑遺傳成分。

成年龍貓的體重通常在 400 到 800 克之間,雌性比雄性略大。相對於其他囓齒類動物,龍貓的壽命很長,有時接近 20 歲。1龍貓天生是夜間活動的,但它們可以適應更晝夜的生活方式。

龍貓是外觀獨特的動物,身體短,頭大,四肢纖細,大耳朵無毛,尾巴濃密。在任何常見的囓齒動物物種中,龍貓的妊娠期最長(110 天)。年輕人,其中有 1 到 6 個(平均 2 個),是早熟的。龍貓在 7 到 9 個月大時性成熟。

疾病和獸醫護理

龍貓可能感染各種絛蟲。Gorham 和 Farrell (1955)報告說,龍貓可以作為帶絛蟲、豌豆狀毛線蟲、細粒棘球絛蟲和絛蟲的中間宿主。Stampa 和 Hobson (1966)報導了用H. nana感染龍貓;斷奶後的動物表現出無精打采和身體狀況不佳,而成年和未斷奶的動物表現正常。H. nana在龍貓中可能有直接和中間的生命週期,並可能導致嚴重的腸道感染(奧爾森,1950 年)。幾份報告描述了龍帶絛蟲感染龍貓的情況。甲絛蟲多頭蚴位於腹側眼軌道報導在單個栗鼠(霍姆伯格等人,2007),以及牛帶絛蟲多頭蚴報導在七個南美栗鼠通過蕨菜和奧爾森(1950) 。在寵物龍貓的腹腔中發現了數百個絛蟲包囊(Kugi 等,1999)。斯塔布勒等人。(2007)報導了多房棘球絛蟲的存在 在一隻表現出痛苦腹脹的龍貓中。屍檢發現大量肝囊泡和囊腫。

龍貓( Chinchilla laniger ) 已被證明是一種實用的動物模型,因為它們體積小、易於處理、壽命長(12-20 年),並且相對不受干擾研究的疾病的影響。本章回顧了龍貓的住房系統、飼養、營養和記錄保存要求。龍貓被安置在實底或懸掛(金屬或塑料)籠子裡。推薦通風率對於飼養龍貓的房間,每小時換氣 10-15 次通常是合適的。記錄的功能應滿足監管要求,有助於提供足夠的畜牧和獸醫護理,並促進研究目標。當提供完整的顆粒飲食時,龍貓每天消耗其體重的 4-5%。在實驗室環境中飼養龍貓很容易完成,因為它們的護理和飼養類似於兔子和其他 hystricomorph 囓齒動物。

生理

龍貓經常用於聽力研究,因為它們可以通過大的聽大泡輕鬆進入內耳。龍貓的聽覺靈敏度與人類相似(Henderson 和 Hamernik,1973),因此已被廣泛研究。龍貓在較低頻率範圍 (<1100 Hz) 和較高頻率範圍 (>6500 Hz)下比人類更敏感。在 1100-6500 Hz的中間範圍內,龍貓不如人類敏感( Miller,1970)。除了非常高的頻率外,龍貓似乎也比豚鼠更敏感(米勒,1970 )。一般來說,龍貓對低頻聲刺激的機械敏感性增加相對於其他具有相似聽力範圍的動物(Fay, 1988; Miller 1970)。

龍貓表現出老年癡呆症。麥克法登等。發現在 3-15 歲之間檢查的 44 只龍貓的聽覺敏感性和外毛細胞功能出現小幅但顯著的下降(Mcfadden 等人,1997 年)。這種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類似於人類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並且比壽命較短的囓齒動物更類似於人類。與人類一樣,高頻損失超過低頻損失,龍貓的損失率接近人類男性(Mcfadden et al., 1997)。

流行病學

物種、年齡、性別

龍貓有非常密集的毛皮(1000 個毛囊/cm 2)。龍貓的頭髮是簇狀的,但每根細絲實際上都是從毛囊內的一個獨立根部生長出來的。在龍貓中,每個毛囊長出多達 60-90 根頭髮。•

每天為龍貓提供 15 分鐘的特殊沙浴或灰塵浴對於龍貓保持健康的皮毛至關重要。

遺傳學和品種傾向

有趣的是,已經報導了咀嚼毛皮的遺傳性。

風險因素

過度擁擠和其他壓力因素,例如慢性疼痛(例如,牙齒疾病),被認為是咀嚼毛皮的根本原因。•

營養缺乏•

剝奪沙浴•

接觸皮膚癬菌感染的動物

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

皮膚癬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

地理和季節性

在高濕度 (>80%) 和高溫 (>25°C [>77°F]) 的地理區域中的室外住房可能導致毛皮無光澤。

分類學和歷史

龍貓是生物醫學研究軍備庫中最近的一種相對專業的補充。考慮到在 Pubmed 發表的文章中使用該物種是對所有生物醫學研究用途的合理反映,它們的代表可以持續多年。

1940 年代到 1960 年代初期的文章側重於基本的描述性生物學和臨床醫學狀況,尤其是自發性傳染病。最早列出的使用龍貓的前瞻性研究之一出現在 1952 年。該研究評估了維生素需求,並僅參考了四篇涉及龍貓的相關文章(King 和 Orcutt,1952 年)。在這些文章中,兩篇與繁殖有關,其他則反映了圈養管理和解剖學。King 和 Orcutt 的文章還解釋了育種對的成本超過 1000 美元,因此限制了它們的使用,從而提供了關於龍貓研究的情境視角。經通脹調整後,這相當於 2009 年的價格超過 8000 美元。

龍貓出現在 1960 年代後期和 1970 年代初期的各種研究中,與聽覺系統相關的研究出現在疫苗、放射學、生殖和其他研究中。在 1970 年代後期,基於使用它們的發表論文的頻率和數量迅速增加,龍貓似乎已成為聲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模型。與聽覺系統相關的研究仍然是利用龍貓作為實驗模型的主要領域。